Carfosia

老派少女指南

六月,是更换手帐的日子。

三个月的时间将生活塞进方寸大的本子里,相比于数字化的记录落在纸上的文字更令人安心。圆珠笔在纸上留下浮凸的字迹,随手留下的纸片用作记录日期,有时水彩会将纸页泡的皱皱巴巴。不过没关系,这种看似冗杂的方式却能在心中构建起隐秘的支点。

到现在为止,我似乎没能养成“ 优秀少女”所具有的任何一个习惯,我邋遢、粗心、偏执……当看着书架上摞起的手帐时

嗯……做一名“老派少女”我绰绰有余。

写帐的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养成的。最初它没有资格拥有一块专属的空白,通常是挤在作业登记的角落,在当天的日期旁边随手写下几个字或是几个潦草的词语。后来我的话越来越多了,却未说出口,那就好好倾听自己吧!

24年是被完整记录的一年,那是我的第一本日程。翻开第一页时认为自己并不会坚持记录,毕竟从没有完整的用完过一个本子人似乎并不明白坚持是什么。本子的线条将时间均匀的切割成小块,让文字沿着时间的边缘生长,生生不息。书写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我最难以割舍的生活方式。本子的末页象征一年的结束,将看似虚无的时间实体化,成为在现实生活中有真正分量的东西,这似乎是现代人最渴求的真实感。

如果要问什么能代表我最大的诚意,我会在信的末尾写下“期待回信”。这是我所能给出的所有真心。社交软件的信息挤满空气 ,世界变得逼仄且同质,键盘敲出的字句似乎不需经过思考。我想这是人类发明的最便捷但最不负责任的沟通方式。请告诉我为什么,为什么有勇气利用一堆虚无的数据向我表明心意,却没有勇气看着我的眼睛,贴着我的心倾听?为什么用最廉价的方式 ,做最沉重的承诺?为什么用最随意的方式让人流泪的?我将从心房流露出的文字交出,后来有人将它变成电子荧幕上看似永恒的标本,很久以后,我胆战战兢兢地输入熟悉的网址,只找到了“服务器丢失”。或许那张沾染着真实墨迹的信纸连同我的真心一起在垃圾桶里腐烂了。言语颠倒黑白,最后轻飘飘地落下,一切皆非我有,世上无恒久之物。我只能拿起笔,试图捍卫自己最后的诚意。

感谢文学让我拥有能为他人泪流满面的能力。书架上的书换了一批又一批,小时候是硬纸壳的绘本,往往在睡前被拿起,有人用最温柔的声音,带我穿梭在美丽的故事里。到现在,一些故事还时常在脑海中浮现,是一个用瓶子收集回忆的男人,和一个在所行之处种满鲁冰花的女人。绘本换成了童书,长袜子皮皮成了我还是小女孩时最羡慕的孩子。童书换成了小说,。第一次因为书中的故事流泪是在10岁夜晚的台灯下读《 绿山墙的安妮》。安妮的古灵精怪让我想起皮皮,本以为故事的结尾依然是光明与美满,马修的死却让我用眼泪浸湿了这个故事,脑袋蒙在被子里,不明白为什么要让那样善良的人死去,为什么要在一切看起来都要迎来美好结局时让最该体味幸福的人离开。

《活着》对于“苦”的描写仅仅是一段简单的话便让人流泪。

“有庆不会再在这条路上跑来了。”

我看着那条弯曲者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 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洒满了盐。

盐是农民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此时却让伤口撕心的疼痛。

对于我来说眼泪有两种,一种是浑浊的泪水,一种是清澈的泪水。平淡的生活里眼泪是浑浊的。焦躁、混乱压抑的情绪最后成为浑浊的眼泪。而当我在深翻开书本,流下的眼泪是清澈的。一种不是因现实流下的清澈的眼泪,是一团纯净透彻的情感,像蓝调时刻的大海。书中幸福或苦难的群像更让我体会生命的的本质。泪水不是怯懦,像我这样的人用泪水一点点摸索这个世界。

当书读的越来越多,让庞大的网正悄然构建,一切都藏在在文字的排列里。《我与地坛》让我熬过23年落雪的寒冬,读他的书是唯一让我短暂逃离的方式,我开始寻找他的其他作品。将他的作品全部读完后,他好像越来越真切了,当一些意象在他不同的小说、散文、随笔里重复的出现,心中的执念逐渐明晰。当感受到大网的张力时,我欣喜若狂,像是一种神秘力量牵引着我走入。后来这种力量被无数次的应证,古往今来的作家都坐在一张巨大的圆桌上,你不知道谁受过谁的影响、谁是谁的老师、谁走进过谁的文字。奇妙的关系等你从文字中一点点挖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细细回味。迟子建《云烟过客》中的随笔记录下白先勇先生的随和,《树尤如此》中收录他与余秋雨的对话。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揭开杀戮的伤痛,家族背负百年的孤独,一种神秘的文化载体悄然疯长。博尔赫斯探问无限的奥义,小径伸向我梦的深处。如果文学是一张大网,我深陷其中,感受生命细微的流动。当书读得越多,越清晰的却是自己的贫瘠。

“老派少女”执着于纸质书本,迷恋纸页间散发的木质清香,会期待无意滑出的书签,一本本摞起书拥有自己真实的重量,看时间留下泛黄的痕迹。我拉着Y举起手中的拍立得,他说“这有什么好的?不如用数码相机好得多。”他还是不明白我,生活浓缩成一个章节,而且可以触碰。时间凝固在方形的相纸上,记忆有了真实的重量和形状。一包相纸的10张相片让我摁下快门后得到实际的快乐,是可以随意按下无数快门的数码摄影所没有的。一张张相纸是连接未来与过去的桥梁,在现代生活中寻找平衡,是依靠在数字化时代下的数字化浪漫。生活是可以通过蒙太奇般的叙事创造独属于自己的美学。和Y步行在老旧的街道,和喜欢的人散步的确浪漫。冬日的阳光透过樟树缓缓洒落,老旧的楼房、肆意生长的绿植让我感到温暖与踏实,老旧的物品件像是用过去的时间记录现在的时间。

我拼命寻找所谓的真实,却被推向消费主义的陷阱。我看着流行的书本被推向销量榜一,相纸疯狂溢价,连书店也在所难免。一家书店见证过我的泪水与欢笑,遗憾和圆满。我清楚每类书的位置,甚至书籍具体的位置。某一年夏天,我再次踏进书店,一切都变了,紧挨着落地窗的书桌换成了展台,原本文创的架台摆满的时兴的玩具。书店充斥着陌生的气息,曾经的归属感迅速蒸发在紧张的空气,陌生驱使我逃离,怅然若失的感受令人不知所措。

真假有时难以分清,就像被卷入巨大的洋流。或许做一名新时代“老派少女”能让我缓慢地感受时间,感知人与人、人与世界的真实连接。喜欢实际存在的物件,哪怕是回忆,等它们慢慢堆满,度过普通却还不错的一天。到头来我们都在寻找爱与真诚。

在宇宙的尽头呼唤爱。